玉溪市县两级政协立足政协职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按照“搭平台、创品牌”和“坚持以‘小切口’做‘大文章’”的工作理念,深入打造1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玉溪实践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以建机制探索夯实工作之基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建设和发挥作用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机制。明确主席会议成员根据分工,每人负责联系2—4个委员工作室,指导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工作;分管委室作为对应联系委室负责委员工作室的指导、管理、服务。二是建立市县(市、区)联动推进机制。市政协牵头抓总,明确联系指导县(市、区)工作领导,开展联动协商,注重将县(市、区)好经验集成起来指导工作,形成经验共享、互学互鉴、同频共振、一体推进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协同配合机制。与“院坝协商”“双推”协商活动、专门委员会和界别履职工作、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等统筹起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六个一”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协商选题、监督议题、凝聚共识主题等。
二、以创品牌探索实践服务之道
把玉事协商“+”系列作为一个品牌符号,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工作导向,自觉把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工作放到全市中心、大局中谋划,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中心、重点工作,围绕民生领域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关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做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加法”,努力构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有形“家园”,以新时代委员“履职为民”的无形“家风”彰显政协新形象。目前,已探索实践出“服务企业+”“幸福+”“侨胞连心+”“护苗+”“新媒体+”“康养+”“科普教育+”等7类履职特色品牌。
三、以重质效探索彰显作用之实
把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工作牢牢置于市委的领导之下,认真落实“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要求,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沅瑶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深耕非遗传承,将玉溪花灯艺术植入12所中小学课程体系,全面开展“小小传承者——名家进校园”活动,“花灯艺人”标签在孩子们身上绽放光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侨胞连心+”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组织当地村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架起民族团结、共同致富的桥梁,服务侨界群众300余人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幸福+”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通过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晚会、开展民族特色节日活动,真正把委员工作室建在群众心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慧花卉产业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组建企业技术团队,统一为农户提供种苗、农资、技术、包装、品牌、销售、技术培训等服务,切切实实提高花农收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媒体+”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在居民小区探索建立委员联系点,实现了小事快速解决、大事共同协商,将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等。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批1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平台累计提交政协提案10份,反映社情民意20余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30余场,办实事好事50余件。
(市政协 田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