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市政协副主席沐华斌带领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到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调研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协商座谈。

沐华斌一行实地调研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玉溪花灯小剧场、城市书房、非遗档案等,听取玉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情况汇报。截至2023年底,玉溪市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25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即花灯戏(玉溪花灯戏)、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滇剧、关索戏、棕扇舞、抬阁(通海高台)、鼓舞(彝族花鼓舞)、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5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2人。
在协商座谈会上,沐华斌对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夯实非遗工作基础,建立健全非遗项目档案,非遗保护传承基础工作扎实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要求,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玉溪市文化自信自强崭新风貌。二要加强对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梳理,遴选出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汇聚时代力量、服务经济发展。三要通过编辑市政协第24辑文史资料《玉溪非遗》工作,充分挖掘玉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广泛征集非遗项目史料,讲好项目传承人保护、发展非遗的故事,严格审核入编史料,通过征集、研究和出版文史资料,把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讲好玉溪市非遗文化故事,让非遗文化产品真正成为玉溪市的靓丽名片。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张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