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政协 >> 易门县 > 正文

易门县政协抓实“五个一” 院坝协商助力基层治理

http://www.yxzx.gov.cn 2025-03-06
作者:    来源:

2024年,易门县政协对标“五个聚焦”,会同乡镇(街道)、园区深入调研、精准选题,规范、务实、有效开展院坝协商议事12场次,解决问题31个,以小平台助力基层大治理。

一、抓实党建引领这一根本,院坝协商组织保障有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院坝协商工作主动向党委汇报,协商议题、协商计划报党委审定,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突出县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严格把好协商的政治关、程序关、质量关。党组会议4次研究院坝协商工作,写入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报告,把院坝协商纳入《政协易门县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方法路径、工作时限、压实工作责任和挂包联系机制。召开院坝协商工作推进会议,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细化实化具体化安排工作,4次督查院坝协商工作。开展院坝协商成果转化“回头看”,对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落实,就协商成果办理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再协商,有效解决办理中的难题。

二、抓实理论武装这一“抓手”,院坝协商学有路径、干有方法。坚持“只有学得好才能干得好”,围绕省、市政协《意见》开展委员培训1次,在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干部职工双周学习等集中学习5次,8个委员工作室组织委员学习8次,7个专委会组织联系界别委员活动组学习共20次。在“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工作动员推进会上传达学习省、市政协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学用结合,以省政协院坝协商工作规则落实好12个院坝协商议题。

三、抓实架通界别群众这一“连心桥”,院坝协商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坚持“无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通过院坝协商工作机制,架通界别群众“连心桥”,积极介入基层发展、基层治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以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困境。协商过程中引导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反映困难问题。通过分层交办、跟踪督办的方式,列出办理和落实清单,明确时间表逐步推进、分类落实;同时将涉及利益的群众纳入跟踪督办队伍,做到及时反馈和动态反馈相结合,确保涉及切身利益的群众及时了解办理进度和结果,切实保障群众在议题选取、召开协商、反馈督办全过程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群众认同感、满意度。

四、以解决群众疑难关切这一“导向”,浓厚了共商共治氛围。聚焦矛盾纠纷、婚丧嫁娶、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依托院坝协商议事会,邀请涉及业务部门参与制定共商共治“公约”,督促辖区群众通过“公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同时,依托“红黑榜”“文明积分”制度和红白理事会等,以公开晒“恶习”、褒“先进”的方式,使“难监管”变为“人人管”,强化群众群策群力化矛盾、解难题、谋发展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引导群众管好办好村务事,提升村庄自治的主动性和能力。

五、抓实深度融合这一“方法”,在院坝协商中有机植入“双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院坝协商中有机植入“双推”协商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专门协商机构的潜力效能,让建言资政更有用、凝聚共识更有效。例如:聚焦回汉民族杂居的六街街道摩所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社会事务规范化管理,院坝协商、“双推”协商活动深度融合,推进各民族互嵌共融共建和美家园。在摩所村召开“凝聚共识互嵌共融共建绿美摩所村”“双推”活动暨院坝协商会议,建立协商“闭环”机制,开展“普通话+法律法规宣讲”。组织法治专题讲座3场次,培训40余人次。协调相关部门,配备书柜书桌9套、书籍200多本,设置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宣传栏6个,制作宣传版面16块。摩所各民族互嵌式融居村庄建设成效明显,打造了六街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成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工作的新平台和新阵地。

(易门县政协 李翠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