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滥办酒席之风日渐抬头,办“无事宴”现象日趋增多,群众人情往来负担日益加重,形成了人情往来不良风气的死循环,大家身陷其中不能自拔。针对上述问题,易门县政协在韩所社区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协助社区按照相关程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开展多形式监督,以自治制度约束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遏制了“人情消费”。

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县政协副主席许迎春带领提案联络委会同龙泉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及有关部门人员,多次到韩所社区调研走访了解农村宴席存在问题、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开展情况及群众的所想期盼。精准研判出该村存在移风易俗宣传力度不够、相关工作制度缺乏、持续跟进抓落实的办法不多等问题。根据存在问题,与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等部门进行对接,与村组干部、群众反复进行座谈交流,对如何革除陋习,推动勤俭节约新风尚初步统一了意见。
广泛开展协商,确定解决方案。5月30日,在龙泉街道韩所社区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县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与会人员围绕主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并进行了充分互动交流,达成了协商共识:一是建立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修订完善《韩所社区居民公约》《韩所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重点增加对宴请范围、宴席规模、宴席标准、礼金标准等作出上限规定内容,以制度推进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二是严格执行自治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群众自觉遵守。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倡导办酒不铺张、礼金不攀比、宴请不跟风、丧葬不迷信、低俗不参与,推进新风尚人人都知晓、个个愿遵从,推动韩所社区农村宴席勤俭节约新风尚蔚然成风。
转化协商成果,树立文明新风。协商会议结束后,县政协及时跟进,协调县委农办、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司法局指导韩所社区,按照相关程序修改完善了《韩所社区居民公约》《韩所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宴请范围、宴席规模、宴席标准、礼金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即红白婚丧喜事不吹唢呐,不跳花鼓,随礼不超200元,单方举办不超过30桌,两方合办不超过50桌,每桌费用不超过300元。结婚彩礼不超2万元,不请高价婚庆公司,婚车不超6辆。除婚丧以外,不提倡举办其他宴席。通过“龙泉之声”广播、村组会议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村组干部适时引导,带动全村遵守《公约》《章程》,加快革除不良陋习。
10月25日,许迎春带队查看协商成果落实情况,走访了部分近期自办宴席的村民。走访中村民孙鑫说,“我家在6月底办了丧事,是按新规定办的第一家,有27桌,没吹唢呐,也没跳花鼓”。当问及与以往办的相比有什么感想时,他说道:“最明显的是桌数和菜品都减少了,心里感觉没有以前的有档次,但是想到这是按照规定办的,也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关键是花销减少了,负担减轻了。”据社区监委会主任金学云介绍,从6月份实施新修订的《公约》《章程》以来,共有4场自办宴席,全都按照规定执行,没有出现超标准情况,简办宴席已逐渐成为韩所群众的共识和习惯,韩所社区“红白喜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正在形成。
(易门县政协 招长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