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县政协作为基层政协组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元江县实际,围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元江之路”,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元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协商民主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元江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县政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协商民主的正确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完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机制,引导全县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协商民主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健全完善政协在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用的工作机制,创新开展统战工作的思路办法和平台载体,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不断拓展团结面、扩大朋友圈,共同为全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元江之路”迈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力量。
二、拓宽协商渠道,实现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协商民主的广泛性体现在参与主体和协商议题的多样性上。我们县政协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拓宽协商渠道,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协商中来。要围绕元江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干热河谷资源开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制度建设,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加强协商民主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各界对协商民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协商民主在各领域的深入发展。
三、推进基层协商,增强协商民主的有效性。基层是协商民主的主阵地。我们县政协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着力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深化基层协商机制,拓宽政协协商渠道,将“院坝协商”平台与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有效衔接,引导委员履职向基层下沉,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把政协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助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效能。通过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参与基层协商活动,了解基层群众的诉求和期望,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在协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协商格局。
四、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协商民主的规范化。构建和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我们县政协要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机制。要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协商活动组织、协商成果落实等方面的制度规范,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要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加强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奋斗力量。要完善政协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工作机制,发挥界别优势作用和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推动各专委会委员和所联系界别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建言资政。要加强协商民主的监督评估机制建设,对协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商民主的专业化。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们县政协加强协商民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政协委员和协商民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为协商民主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提高政协委员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和协商能力。要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政协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要强化“协商就要真协商”的制度保障,确保协商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为元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支撑。
(元江县政协 丁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