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是元江县最大、最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在农民增收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顶梁柱”“稳定器”的核心作用。县政协委员、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董军忠始终心系烟农、根扎烟田、汗浇烟叶,用各族烟农听得懂的国家通用语言做好烟叶生产政策法规宣传引导,抓实烟叶生产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培训,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践行着一名政协委员和烟叶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抓稳产保供,解决“供给能力不足”问题。面对近年来农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青壮劳力普遍向二、三产业转移和输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烟农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种烟户数量逐渐减少,烟田碎片化流失,种烟队伍缩减加剧,稳产保供形势严峻的局面,董军忠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带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烟区,认真分析、摸清家底,加强政策宣传,围绕“种烟积极性高、面积栽得够、科技措施抓得好”的区域先行规划,持续加大清除“空、虚、水分”合同,确保种植面积、合同、地块、农户“四吻合”,把好烤烟面积落实最后一关,真正把面积做实,合同签准。始终以“361”适度规模种植主体为导向,外引大户、内培80、90及00后烟农,鼓励村办农业公司集中流转土地规模化种烟,打牢稳烟区基础,科学调优生产布局和面积产量,坚决摒弃种不够靠“收”够的思想,夯实乡镇(街道)自产烟叶保总量的基础。2023年全县共规划种烟地块208片63330亩,落实8个种烟乡镇(街道)、49个村(社区)、286个村民小组、种植农户4562户,其中“万担乡”7个、“千亩村”25个,培育8个村办农业公司流转土地种烟320亩。

抓品种管控,解决“品种纯度不高”问题。烤烟劣杂品种一直是烟叶生产恶性循环的起点,烟叶提质增效的绊脚石和影响烟区干群关系的症结所在。烟农喜欢种植劣杂品种主要是叶片薄、易烘烤,上等烟比例高和品种管控措施不到位。为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培育诚信烟农,进一步提升烟叶品种纯度,重塑元江烟草新形象,董军忠结合全县烟叶工作实际,牵头起草了《元江县烟叶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24年烤烟生产工作的通知》,坚持“劣杂品种不下田”原则,严格落实市级下达的品种计划,因地制宜,优化烟叶品种。坚持以思想引导为主,召开品种宣讲会8场785人次、发放《烟农告知书》悬挂宣传标语8条,在育苗、移栽期间,牵头组织中心干部职工、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分阶段深入种烟乡镇(街道)不折不扣开展劣杂品种专项整治工作,从源头上有效杜绝劣杂品种下田下地。

抓单产效益,解决“供给水平不高”问题。烟区烟农队伍老龄化,“老思想、老办法”种烟和重栽轻管现象突出,科技到位率大打折扣,田烟单产呈现下降趋势,地烟单产效益持续低迷,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已成为制约烟叶生产水平提升的最大短板。作为一名烟叶科技工作者,董军忠深知产业可以富地方,“金叶”可以鼓口袋。他扛起责任,始终以“科技措施要落地见效”为理念,适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落实关键技术。如,在洼垤乡尼白村示范推广烤烟“杯罩式”移栽新技术,就烟叶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肥料追肥方式等进行田间管理现场培训。针对今年阴雨寡照天气出现烟株脱肥、“铁杆早花”、病害重的情况,及时与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烟农在田间现场交流,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生产一线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培训服务,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也提高了烟农的知识技能,助力烟农减工降本增收。

抓烤房建设,解决“烘烤能力不足”问题。烟农要想让烟叶卖好价钱,烘烤是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面对全县烟叶烘烤主要以传统密集型烤房为主、果蔬干燥机和普通土烤房为辅,且烘烤能力不足等现状,董军忠积极响应烟草产业绿色化发展相关要求,及时向市级和烟草商业争取电能烤房“以补代建”项目,依托县级平台公司投资4599.25万元,新建306座电能烤房,有效提升18360担烟叶烘烤能力。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烟叶损失率,鼓起了烟农“钱袋子”,助力烟叶产业走上一条绿色安全、快捷高效之路。在烟叶开烤前组织乡镇(街道)烘烤师以“理论+实操”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反复实操演练,确保学懂、学深、学透,切实做到“电烤房运营情况说得清、现场操作会示范”,进一步提高烘烤效率和烟叶质量。
抓粮烟协同,解决“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以来,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积极落实烟草行业相关政策,主动融入农业强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三大战略,深入烟区开展调研,积极探索“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烟粮融合发展的好局面。聚焦烤烟、玉米、豆类三大传统产业,以羊街烟区综合体建设、因远“156”工程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紧扣绿色高效种植制度,深耕粮烟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粮烟协同新样板,为“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粮烟协同发展增添新路径。并按照“一地多用、一地多产”的总体思路,引进具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签订合同订单,探索适宜高效的烟后毛豆、菜豌豆、玉米、苦荞等多产业融合,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提高烟农效益,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新征程上,“绿”意盎然,“金”色喜人。董军忠表示:作为一名烟叶生产一线的政协委员,将以实现生产减工降本、烟叶提质增效、烟农增收致富为己任,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强化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协助党委政府做优做强元江烟叶生产“第一车间”,以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元江县政协 温荣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