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们出行靠人背马驮。20年前,我们自己出工出力修沟修路。今天,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实现农村路网扩面提质,都变成了水泥路,但群众参与管理维护自己家门口路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在新平县政协组织开展的建兴乡磨味村院坝协商会上,县政协委员张友生说道。

“望”民生,“问”民意,实现选题“接地气”
乡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公路网愈发完善,而新平县建兴乡因原系脱贫乡,乡村公路在实现村村通、村组通基础上,实现了硬化全覆盖。近年来,受地方财力吃紧、外出就业人员增多等诸多因素,农村群众参与乡村公路管护主动性越来越差,这一情况引起新平县政协建兴活动组高度重视,经过多方调研走访,将“做好农村公路管护,提高群众积极性”作为今年新平县政协院坝协商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建兴乡磨味村农村公路里程较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比较具有代表性,选定该村为重点协商村。

“闻”短板,“切”要害,把准问题“命脉”
为找准目前乡村公路养护存在短板,便于在院坝协商中聚焦重点协商,新平县政协组成由副主席带队的调研组,到县交通部门、建兴乡政府、磨味村和部分小组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群众“重建轻养”“不坏不养”“无钱不养”观念深重;群众参与养护公路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外出群众参与率低;公路养护资金保障延迟;在日常养护上各村、组都存在差异等四个主要问题。
“忆往昔”,聚共识,“一组一策”管长远
“以前交通条件不方便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路都是自己挖、自己修,现在政府把路硬化了,更方便了,我们应该把以前好的传统用起来,管好护好,有钱没钱都要管好,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路……”磨味村下营盘小组副组长陈福高如是说。
在院坝协商座谈会上,县政协委员、乡干部和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围绕“自己的路自己修”这一核心,聚焦存在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通过“忆往昔”,重拾曾经好的做法,经过面对面充分协商,达成了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以小组为单位,将辖区公路进行责任到组;二是采取每个小组每年通过“分组轮班”明确每户责任,“换工”或者交纳一定数额“劳务补助”解决外出户不参与或者难参与问题;三是明确村组职责划分和养护标准;四是规范村委会对小组养护的监督、考核和管理。同时,以上四方面共识经磨味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各小组结合户数、负责里程等情况实际,因地制宜,经“一事一议”决策后灵活制定本组长效机制。
接下来,新平县政协将注重和跟进此次协商成果转化,积极助力新平县建兴乡磨味村实现乡村公路共治共享共护,并以点带面,将乡村公路管护经验进行有效推广,切实把公路建好、管好、养好、护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新平县政协 普建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