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江川区政协在雄关乡上营村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围绕如何建好“聚邻、睦邻、乐邻、安邻、便邻”“五邻”驿站建设展开协商议事。村党总支和村小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小组公房,就是否同意建设“五邻”驿站,对“五邻”驿站建设有何建议,如何健全“五邻”驿站基层治理创新模式长效机制等展开热烈的讨论。区级相关单位(部门)分管领导应邀参加会议。
区政协委员、雄关乡党委副书记蒋思宏带大家看了居家养老中心在建情况,介绍拟打造“五邻”驿站,即聚邻“连心站”构建零缝隙党群关系;睦邻“议事站”推进“零盲点”村庄治理;乐邻“文化站”营造“零隔阂”和美氛围;安邻“应急站”,守住“零案发”红线底线;便邻“服务站”,提供“零距离”暖心帮忙办,以“乡牵头、村主导、群参与”实现基层治理水平质的飞跃。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江国首先发言:“本村乡风文明、邻里和睦与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如何更规范高效地织成一张网,由治转为防,群众从村内治理看客变为参与村内事务的主角,党员、干部要发挥主导、引导作用,要增强责任心,将工作落细落实。”
上营村副主任陶汝芳认为,村组干部今后要更多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谋划具体工作方案要细,建好“五邻”平台,村内大小事务信息及时互动,可高效处理需要解决的事务。
村党总支副书记雷霄说:“织密联系群众的网络,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将小矛盾化解,同时建议考虑适当位置配套给老年人乘凉,几个自然村的房子基本连在一起,开展活动一起参与,小村子和睦,整个村就和谐了。”
村总支委员陈然发言说,建设“五邻”驿站改善了条件,老人有避雨、挡风、遮阳的地方,能聚在一起拉家常,减少孤独感。同时方便群众办事,干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更密切。
区政协委员马江艳建议,“五邻”驿站是个平台,建设中的配套设施要突出“邻”,充分考虑到“一老一小”,老年人有个说话的地方,小孩子有交友、释放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去处;现有的文艺队伍要发挥消防、乡风文明、普法等宣传作用,搞好节日氛围营造;本村的位置距乡政府、县城较远,现有的志愿者队伍要成为村内应急的主力军。
其他与会的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纷纷表示,支持建设“五邻”驿站,工作要全面统筹,农村不能搞坐班制,而是要多个方面动起来。小组干部表示会在总支的带领下,在村内现有的两个网格基础上,由网格长、片长、“邻”长等共同织起基层网络,并按要求联系到特殊群体。
参加会议的区级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活动中多听群众的需求,把服务目标具体化;加强宣传,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
经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同意建设“五邻”驿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消防配套设施、“一老一小”配套设施等充分融合;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拟定长效机制,确保“五邻”驿站作用有效发挥。
(江川区政协 汪润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