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政协全面贯彻落实“提质落实年”工作要求,紧盯“成果转化”目标导向,强保障、提质效、优机制,着力构建工作“全闭环”,推动院坝协商从“协商了什么问题”到“解决了什么问题”转变,有效赋能基层治理。
强保障,汇聚成果转化多方合力。党委高度重视。区委将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纳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列入督查事项和综合评价体系。推动院坝协商与提案办理协商融合,区委、区政府领导全覆盖领办重点提案,区财政每年预算提案办理专项资金50万元。如,2024年下拨54万元用于促进院坝协商成果转化。区委书记带头领办提案和组织开展协商调研,为协商成果转化强化了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实现院坝协商与提案办理“双促进”。政协主动作为。主席会议专题研究定题,并实行“双周通报”制度,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督促进度。主席会议成员带头落实院坝协商工作挂包联系责任制,形成了主席会议成员牵头、专委会挂联、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各级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如,区政协争取资金10万元、魏南斌委员捐资0.9万元,有效解决了九溪中学“就餐难”问题;前卫镇党委补助村级工作经费3万元、刘文富委员捐赠价值1万元的物资,推动小街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有效运行。争取多方支持。加强与党政部门对口协商,争取在项目、资金、惠民政策落实、做实群众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动成果转化夯实保障。如,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校园周边安全整治,水利、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给予资金项目支持,及时开展河道治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城乡道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有力有效推动一批协商成果转化,让群众感到院坝协商行得通、很管用。
提质效,夯实成果转化质量基础。实打实开展调研。坚持无调研不定题不协商的原则,在各乡镇党(工)委审核报送院坝协商选题的基础上,区政协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组织专委会、乡镇(街道)活动组委员进行选题调研,确定了“群众期盼十余载,协商助力解民忧”“办好食事,助力解决九溪中学就餐难问题”“规范农村垃圾收费标准,解决收费难”等14个协商议题,选题切口小、关联大、可操作性强。一对一制定方案。议题确定后,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邀请党政有关部门与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共同协商,合理确定协商主体,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成果落实责任分工建议,制定协商议事方案,为开好协商会议、推动成果转化打牢基础。面对面协商议事。专委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就事、就近、就便搭好协商平台。严格遵循《协商议事工作流程》,由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主持召开会议,按照“提出意见、互动协商、提请确认”的步骤规范协商议事,确保群众多元参与、意见充分表达、凝聚协商共识,协商的广泛性和共识度有效提升。
优机制,构建成果转化良性闭环。创新工作机制。在做实协商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制定出台了《玉溪市江川区政协协商议政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实施办法(试行)》,构建了协商成果“整理、报送、批办、交办、落实、督办、反馈”工作全闭环机制,并对七个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为院坝协商成果转化提供制度机制保障,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全程跟踪落实。协商会议结束后及时形成《江川区政协协商议政成果报审表》《成果转化责任清单》,涉及区级部门办理的,经区政协报区委同意后,由区委办交办;涉及乡镇(街道)办理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交办;需向上级呼吁和反映的,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上报,在上级层面推动解决。区政协采取视察监督、民主评议、再协商等形式跟踪协商成果办理情况,推动协商有结果、有回音。截至目前已全部召开协商议事会,并实现部分协商成果转化,九溪中学食堂改造完成,新添置了保温设备;助推解决了庄科村旧村改造用地指标,完成场地平整,规划了19宗宅基地,正在建设住房2户;助推建立了《前卫镇森林防火联防公约》;助推下营西街住户、商户、物业管理方、居委会四方达成规范化管理共识。
(江川区政协 刘雪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