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扩建,民房成了“心病”。江川区安化中心小学位于安化社区大营三组村西头。2005年,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安化乡陆续将原安化乡敬老院、粮管所用地划归安化中心小学用于扩建教学楼和篮球场。校舍扩建导致安化乡安化社区大营三组2户原住居民民房被“包”在校园内,居民进出与小学共用学校大门,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较大隐患。对此,学生家长有意见,学校方有意见,被“包”的住户也有意见。2005年以来,区、乡两级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安化中心小学内的民房搬迁问题,多次与两户居民协商搬迁事宜,但都因补偿资金与评估价差距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搬迁工作因此停滞不前。“安化中心小学校内的民房位置很添堵,如鲠在喉,既不利学校管理,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一直以来就是学校和乡政府的一块‘心病’”。安化中心小学校校长如是说。
民主监督,助力开好“药方”。2024年,江川区政协在制定年度协商议题时,根据前期调研,结合区委主要领导的点题,将安化中心小学民房搬迁工作列为年度协商议题,对搬迁工作开展民主监督。安化中心小学校内民房搬迁工作列为区政协民主监督协商计划后,区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相关委室同志开展现场调研督导,为安化中心小学校内民房搬迁专项工作组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有力助推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协还将民主监督与区政府工作督察相融合,互通情况,提高民主监督的时效。经过多方努力和艰难的谈判,4月底,历时19年的安化中心小学校内民房搬迁终于达成共识,双方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住户腾空房屋、校方验收、支付补偿费用、拆除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提到搬迁协议的签订,安化乡分管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搬迁协议能够最终敲定,区政协在出主意、想办法、搭平台、促协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题协商,注重后期“调理”。为使整个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区政协通过大量调研,反复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专题视察报告提交协商会进行协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专题邀请区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协商会议,并达成以下共识:一是按照《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加强上下级沟通协调,确保资金按时支付。二是安全拆除校内民房,科学合理选择时机,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统筹做好拆后的校园美化,规划好校园环境建设,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四是深刻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今后在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中,要科学规划,避免重蹈覆辙,为后续管理和进一步发展预留必要空间。协商会上,安化中心小学校校长说:“这个协商会,为我们学校的建设既开出了‘药方’,又提了建议,措施很管用,我们有信心做好后续相关工作。”
目前,安化中心小学校内民房搬迁工作已经完成了交房验收和资金支付工作。区政协将持续做好协商成果转化的跟踪工作,切实把这项民生工作圆满落到实处。
(江川区政协 唐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