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红塔区政协开展“关注传统文化,让‘非遗’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文化IP”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瓦猫大人”非遗工坊、小龙茵彝绣研习基地和红塔区花灯学会实地察看,深入了解瓦猫制作技艺、彝族刺绣工艺和花灯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现状、传承难点及创新发展路径。委员们与传承人、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重点关注“非遗”产品与现代消费需求结合、吸引青年群体参与等现实议题,共同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空间与转型可能。

座谈会上,区文化和旅游局汇报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委员们围绕如何将“非遗”从“存活”推向“活跃”乃至“繁荣”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红塔区在非遗的挖掘整理、名录编制、传承人认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市场转化机制不完善、传承人才短缺、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与挑战,非遗保护不应仅仅停留在静态保存和展示层面,必须探索“活化利用、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使其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赢得年轻一代的青睐。
调研组提出,推动“非遗+”融合创新。促进非遗与创意设计、时尚产业深度融合,以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功能为导向,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服务;构建产业生态链。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教育、文创等产业跨界联动,打造集创作、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非遗产业链,提升价值实现能力;增强政策精准供给。优化扶持机制,推动各项支持政策直达传承主体和项目一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效能;创新传播营销方式。积极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内容策划,提升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和吸引力;深化文化挖掘与研究。加强对非遗内涵、当代价值的梳理与研究,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进入更高层级保护名录。
(红塔区政协 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