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城市规划,并没有给发展夜间经济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亟需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建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红塔区政协委员李升全如是说。

右所美食城夜市由商户自发摆摊形成,随着人气的聚集,夜市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由原来的十多家发展成近百家。人气高涨随之而来的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日益凸显。虽经过多轮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区政协深入右所社区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在充分听取商户、居民诉求的基础上,9月14日,在右所社区开展“规范提升改造右所美食城夜市,助力夜间经济”为主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共商右所美食城夜间经济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完善及夜市规范管理等工作。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秦江文,区政协提案联络委、玉兴街道工作组、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相关领导及街道、社区相关领导、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部分政协委员共计39人参加协商会议。
会前,参会人员实地调研了解右所美食城的运营管理、业态布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壮大集体经济等情况。会上,玉兴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组组长马婕莹对调研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人员围绕议题进行讨论协商,就规范管理、资金筹措、市民意识培养、业态提升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相关职能部门做了政策解读,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区政协委员蒋小东认为:“夜市经济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创造就业机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向更多‘4050’人员、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岗位。”
“我们既要发展‘夜间经济’,又要减少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完善交通组织、灯光照明、垃圾收运、停车场等功能。”右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赖本金紧随发言。
区政协委员金忠宏建议:“美食街要注重宣传、创新和品牌建设,要发掘乡土特色美食,突出地方口味和创意元素,培育更多独具魅力的新业态,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差异化、多元化体验,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协商,形成以下共识:一是高位谋划,主动作为。由玉兴街道办事处牵头,右所社区积极参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标“网红街区”,逐步完善美食城的路牌、指示牌、店招、外立面等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多元化消费新场景,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亮点之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二是加强统筹,规范管理。加强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环保等部门联动,持续开展小吃街及周边区域商户销售食品、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切实维护良好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为广大市民创造和谐的夜生活环境。三是擦亮品牌,加大宣传。加强与融媒体、自媒体合作,推出“线上线下”策划包装方案,挖掘推介“宝藏”美食;引导经营户开展奖励性消费活动,激励商户用高质量服务、更优质美食来留住食客。
玉兴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组表示,街道将进一步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建议,树立创新思维,找准城市定位与夜间经济文化品位等的契合点,持续提升右所美食城片区的灯光亮化、消费场景、业态布局,规范夜市管理,守护好城市的“烟火气”。
(红塔区政协 马瑜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