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载体。好提案从发现到思考,从落笔到落实,承载的是人民意愿,代表的是人民利益,反映的是人民诉求,体现的是人民民主。作为新时期政协委员,撰写好提案,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群众,“情”入万家,察实情、听民意、解民忧,把握客观实际,掌握事物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建议,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
好提案要“身入”基层察实情。“这条路以前真的很危险,雨季山石滑坡、路面落石,一到下雨天我们都得绕路走。”洛河乡群众说。玉洛路是进入洛河乡的主要通道,受大货车、拉土车等车辆长期碾压,导致路面洼洼坑坑、颠颠簸簸,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交通事故多发,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对洛河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农业界别组委员李海云听到群众反映后,来到玉洛路实地察看道路情况,经过走访调研、沟通对接,提出《关于尽快启动修复玉洛路的建议》提案,红塔区交运局和洛河乡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推进玉洛路建设。现在,玉洛路已全面修复通车,从晋红高速跨线桥前往洛河乡的时间缩短至20分钟左右,改善了洛河乡5个村委会31个居民小组1万多名群众的基本出行条件,困扰洛河乡群众多年的“闹心路”变成了“暖心路”。
政协委员作为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载体,要发挥好委员密切党和政府同各界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眼睛向下看,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用脚步丈量基层,真心实意听群众的“心里话”,掌握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推动问题解决。
好提案要“心入”群众听民意。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降雨量减少,红塔区小石桥乡水库蓄水不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喝水不愁,用水很愁。最近干旱闹得生活太不方便了。”小石桥乡群众因为用水不便发愁不已。中共界别组委员许帆了解情况后,实地走访小石桥乡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为解决群众用水问题,第一时间向区政协和区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反映,提出了《关于小石桥乡新增抗旱应急水利工程的建议》,通过积极争取协调政协“急难小”提案办理补助资金和省、市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在小瓦房、响水、玉苗等片区实施抗旱应急用水管网建设,安装抽水设备,修建了溶洞抗旱应急泵站,有效改善了小石桥乡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政协委员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着眼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带着问题扑下身子,沉到沾着“泥土味”、冒着“烟火气”的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与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群众广泛接触,从中获取撰写提案的信息和灵感,集众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让提案建议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
好提案要“情入”万家解民忧。师生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部分学校周边交通设施较少、安全标识破损、未配套交通信号灯等问题,区政协教育界别组委员深入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走访,提出《关于在全区交通主干道旁学校大门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标识牌等,创建平安校园的建议》提案,区交警大队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交通隐患整治,建设完成高仓中学、北城中学、马桥小学等学校门口减速带、标志标线、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筑牢了校园安全屏障,保障了师生安全。
履职为民是政协委员的初心和使命,政协委员要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智力优势,时刻以群众之心为己心,针对调研收集到的问题,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协委员的“履职清单”。用心用情聚焦民生问题,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探索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切实助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提案建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红塔区政协 马瑜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