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塔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找准红塔区文化事业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在助推红塔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放大艺术创作,擦亮“红塔名片”。积极支持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和联系单位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实践活动。鼓励红塔区文化单位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比如,祝清顺委员在云南玉溪红塔区大营街米线美食品鉴推介活动中,为主题曲《米线欢歌》作曲并演唱,唱出红塔好声音,助力红塔区文化产业发展。在春节前组织开展“送福·送春联”“春声暖阳·万家团圆”朗诵歌舞晚会,营造节日暖心氛围。吴健委员工作室制作的《玉溪最硬核“土特产”送给最可爱的人》全网观看量超过4亿次。
二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彰显“红塔特色”。组织委员开展红塔区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等视察。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依托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组“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以“非遗花灯全民唱”为主题,开展玉溪花灯的推广和传承,加强花灯艺术人才培养,扩大玉溪花灯的社会影响面。持续深入推进“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以界别为单位向198名委员赠送了537册阅读书籍,利用界别组活动、主题读书会等方式分享读书心得,加强委员的思想引领和凝聚共识。坚持政协常委带头分享读书心得,带动界别委员多读书、读好书,以高质量读书交流服务履职实践,推动“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走深走实。
三是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红塔模式”。组织开展《关于加大新兴州城保护和利用,为红塔区高质量申报和打造历史文化名街提供重要支撑》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为进一步加大新兴州城(滇中民居)历史风貌保护和利用提出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议。邀请专家开展“城市更新背景下玉溪新兴州城风貌保护”专题讲座。以界别活动形式,组织委员对红塔区非遗文化进行视察,了解红塔区非遗文化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的发展及文物活化利用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提交《关于加大红塔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建议》《关于加大新兴州城历史建筑群落保护利用的建议》《关于在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牌增加书店名牌的建议》等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为推动红塔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突出“红塔亮点”。将红塔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红塔区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红塔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在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成员的积极努力下,王家宅玉溪马帮文化展览馆、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等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经政协委员提案推动,春和街道滇桂黔纵队护乡第五团团部旧址被列入玉溪市第一批市级革命遗址名录,凤凰街道灵秀社区的陈公祠打造成红塔区廉政教育基地,助力利用乡村文化传统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五是文化作品创作,讲好“红塔故事”。引导文化艺术界委员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用优秀作品讲好红塔故事,传播好红塔声音,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红塔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白光祥委员发挥熟悉红塔区历史文化的优势,当好家乡文化宣传员,经常深入基层、部门开展红塔区历史文化知识宣讲;陆合春委员发表于《玉溪日报》和《云南政协报》上的文章《从古代走来的现代艺术——白绍斌木刻版画工坊探访》,对宣传民间艺术家、推广木刻版画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马云龙委员为电视专题片《红塔文脉》的编播付出了积极努力;赵勇委员20余年坚守玉溪青花瓷艺术,免费向社会展示和宣传收藏的青花瓷藏品,讲述600余年玉溪窑青花瓷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红塔区政协 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