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双推”协商活动以来,峨山县政协科技界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紧贴群众的需求,推动履职向基层延伸,服务下沉一线,以“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举办科技培训18期759人次,到户到场指导48次228人,以“双推”协商活动的一言一行为群众解忧愁,一点一滴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交上“双推”协商活动的新答卷。
张海珠委员:当好“三员”,助力烤烟生产提质增效。结合烤烟生产是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的实际,她紧扣烤烟生产的烟田建设和烟叶烘烤等关键环节,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补贴,实施烟水提灌设施配套项目13件,受益山地12586亩,当好乡村振兴的“办事员”;推广农机农艺融合,购置推广农用机械22台和生物质颗粒燃烧机100台,当好农民减负的“引路员”;探寻绿色烘烤新路径,新建电能烤房420座、雪茄烟叶生产配套晾房15座等,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员”,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县烤烟生产提质增效和烟农增收。
廖文宏委员:果园“微协商”,惠一方果农。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指导和服务三十多年,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果树栽培、嫁接、整形、管护等管理方法。针对县内发现柑橘疑似黄龙病,协同专家赴现场甄别、采样送检,协助当地政府和同事做好种植户的沟通宣传,成功铲除危害较大的疑似黄龙病重点区域面积400亩,有效杜绝了黄龙病传播蔓延;针对果树结果小、个头小等问题,在果园里手把手传授技术,一边操刀作果树剪枝、整形等示范,一边讲解果树定植、嫁接、修剪、施肥等技术要点,及时纠正果农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累计指导农户125人次;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宣讲果蔬种植技术7期,带学员出外参观学习4期,培训专业合作社及村集体20个、农户和科技人员510人次。
周丽芬委员:用心用情用力,守护青山绿水。长期从事基层林业工作,密切联系界别群众和广大林农,真实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守护绿色“家园”。做好双江街道林长制日常协调管理的同时,与同事一道,2023年指导种植树木1712株,绿化面积9300平方米,并查处违法案件18起;深入群众当中开展思想引导,协助调解林权纠纷3起,及时化解涉林矛盾;为2个村民小组申请补办了林权证,2户农户办理变更林权,出具宗地图16张,确保了林权流转交易顺利推进;为了让双江街道青苔坡小组群众喝上放心水,通过深入调研后,向市县政协提交委员提案,筹措7万多元实施了新增水源点供水项目,让22户村民喝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
刘兴武委员:默默前行,守好“满格”信号。作为电信公司网络部的负责人,践行“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把维护通信网络作为“生命线”,投身于机站建设、故障检修、网络维护等工作,肩负起网络运行维护与客户支撑保障的责任和使命。哪里建基站,哪里就有他的指挥印迹,他带领团队累计新建5G基站37个、4G基站34个、新建扩容FTTH端口1024个、新建千兆PON端口196个等,解决了偏远地区无信号覆盖的问题,夯实信息通信基础。哪里有线路故障,哪里就有他挥汗的身影,如在接到小街街道“老三中”片区出现收光不稳定、双江街道青苔坡组用户IPTV光衰17db、用户电视收视信号弱等的问题反馈后,他第一时间行动,与同事一道沿“机房—一级分光—二级分光—用户”逐级检修,找出故障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穆云海委员:试验做在田间地头,论文写在大地上。作为一名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基层科技人员,他立足岗位和行业特长,把促进畜牧科技推广应用作为己任,以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在九洲生物马场基地示范种植紫花苜蓿13亩、在云南民逸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肉鸡生长试验、示范等,试验成功后,在全县推广牧草种植350亩;指导制作青贮饲料360吨,贮备草料74吨;指导46户养殖户改扩建鸡舍920㎡,围栏186亩等,出栏山地鸡1.45万只,出售土鸡蛋6.4万枚,实现销售收入252.53万元。同时,发表论文4篇、编写内部培训教材3部。
(峨山县政协科技界委员工作室 穆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