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做好澄江市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村落记忆》征编工作,澄江市政协副主席马汝乾带领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分别到各镇(街道)召开征稿工作会,安排撰稿事宜。各镇(街道)分管领导、村(社区)及撰稿人参加了会议。

各镇(街道)按照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本地建国以来因水库移民、地质灾害、城中村改造、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道路交通等工作而搬迁村落名称的收集、分类工作,收集到澄江市搬迁的自然村(居民小组)142个,其中整村搬迁76个,部分搬迁66个,并推荐了撰稿人。

会议对涉及搬迁的自然村进行基本情况摸底排查,查缺补漏,再次确认纳入《村落记忆》文史资料名录的村落名称。围绕文史资料“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与撰稿人座谈交流文史资料写作要求及内容建议,明确了文稿的截稿日期。
会议提出:一是要充分认识《村落记忆》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因整村搬迁的原村落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状况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要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特色和作用,经常性工作和抢救性挖掘相结合,把村落已经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历史和文化记载下来,反映人们的家乡情怀,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二是撰稿作者要多方查询相关档案和资料,深入各村采访当地群众和知情者,真实记述村落的山山水水、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和原村的经济发展、民生状况、搬迁始末等,撰写时突出重点和特色,详略得当。三是各镇(街道)要加强对本次文史资料收集和撰写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压实责任,适时召集撰稿人召开稿件交流会、改稿会等,多方式开展稿件督促、交流工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按质按量完成文稿上报工作。
(澄江市政协 李粉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