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花灯”作为玉溪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戏剧形式,有着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是玉溪文化的瑰宝,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红塔区政协文化艺术界的一名委员,王建伟自觉承担起繁荣发展花灯艺术的使命和责任,将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委员履职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潜心钻研花灯艺术、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做花灯事业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023年5月,王建伟负责的红塔区非遗传承中心成立了红塔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工作室,这让王建伟更感责任重大,他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唯有做好玉溪花灯的传承和推广,通过委员工作室辐射带动更多群众让非遗花灯薪火相传,通过花灯来宣传推介家乡,多做对家乡人民有益的事,这不仅是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更是我的追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参政议政,履职尽责
王建伟自觉参与“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积极参加红塔区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等活动,主动了解红塔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深与界别委员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共同为红塔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振兴花灯艺术发声。一年来,王建伟撰写提案2件,社情民意信息1篇。
搭建平台,培养人才
王建伟充分发挥作为红塔区花灯学会会长的优势,以花灯学会为平台,加强花灯艺术人才培养。通过规范玉溪花灯曲调,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曲调作为范本教材,制作唱段录音、KTV点播、广场舞音乐,举办玉溪花灯教唱、花灯舞蹈以及花灯表演等培训班,对玉溪花灯爱好者、群众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广场舞爱好者进行培训,让花灯学习普及化、常态化。广泛号召花灯学会志愿者每周无偿开展常态化培训,每节课学员均在30人以上,让更多人了解玉溪花灯、爱上玉溪花灯。
媒体赋能,扩大宣传
王建伟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扩大玉溪花灯的社会影响力。安排专人对红塔区花灯活动进行拍摄收集,通过非遗花灯抖音平台、玉溪花灯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线上交流。组织排演了元宵节花灯专场晚会,非遗花灯闹元宵在月光剧场上演,同时通过直播方式推送到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展播。开展魅力花灯推广普及教材、玉溪花灯经典唱段教材定稿录音。
对下一步的履职方向,王建伟有着清晰的规划:要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和委员工作室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好玉溪花灯的演出、宣传、推广,力促以花灯文化点亮民众美好生活、以花灯文化共铸玉溪城市品牌,让玉溪花灯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红塔区政协 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