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易门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围绕陶瓷、野生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城市建设、政府性融资、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打造滇中产业人才特区为目标,着力创新人才机制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易门之路”。
易门县人才工作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建国伊始,百业待兴,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十年建设和文化大革命动乱三个阶段。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人才工作实行由政府统包统配高度集中的工作体制。据《易门县志》记载,1956年末全县总人口8.61万人,有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1667人,其中,大专文化的仅14人,高中110人。那时,注重人才的政治历史,没有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人才的作用认识也不到位,大多数专业人才遭受到打击和批判,人才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难起步。
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200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打破束缚,人才工作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中恢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后,相继提出人才强国和科教强国的国家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逐步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人才工作被摆上了新的位置。至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17.19万人,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的2882人,其中,研究生14人;高中(中专)文化的15391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763人。
第三阶段:从2003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人才工作迈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以夯基础为重点,人才体制机制得到创新。一是建机构,加强组织保障。建立了人才交流服务部,后更名为人才交流中心,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人才工作县委“统筹抓”、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重点抓”、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新格局,形成统分结合、职责明晰、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创机制,加强制度保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强县”的规划和措施,为全县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抓投入,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首期由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从2014年起,财政预算安排20万元,作为每年人才资源开发资金,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提高,真金白银为人才工作保驾护航。
(二)以服务发展为重点,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突破。一是搭建特色产业引才平台。坚持把人才引进与陶瓷、野生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相结合,采取柔性引智的方式,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成功创建“产业+高校+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研发中心5个,1人获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二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成效。结合野生食用菌、生物制剂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引入院士及其团队,在林缘香料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引入高水平的教育管理机构,促成云南师范大学与易门一中在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教研、管理干部与骨干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大幅度提升办学水平。三是重点领域人才引进得到加强。在城市建设、园区规划管理、政府性融资、陶瓷产业、教育、卫生等专业性较强的重点领域,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负责牵头,直接到高校引进有一定学历层次、专业对口的紧缺型人才45批次110人。
(三)以素质提升为重点,本地人才培养稳步推进。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选送文化产业管理类、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全科医生等人才到省内外高校或单位学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省内外新型工业化知识培训,缴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企业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重点培养种植、养殖、储运、加工、营销等示范带动型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实施基层人才对口培训计划。选派党政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交流学习,选派党政干部到省市对口部门跟班学习,推荐专业技术人才到省级医院、高校进行研修,积极向上级推荐各类人才。三是申报专家基层工作站育才。积极与上级组织、人社部门联系对接,通过在陶瓷建材、野生菌深加工、贵金属研发等特色优势企业申请成立“专家基层工作站”,培育本土人才。帮助10家企业完成基层专家工作站申报,其中,贵研资源公司获省级批复。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17.8万人,人力资源总量14.7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7646人,人才贡献率10.37%。
【作者】 易门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