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 正文

优先发展教育夯实人才基础

http://www.yxzx.gov.cn 2017-11-01
作者:    来源:

1979年,我奉调到玉溪县(现红塔区)教育局工作,先后任招生办负责人、副局长,1993年任教委主任兼党委书记,主持教委工作至2012年退休。

回首在教委工作的往事,深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高瞻远瞩,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决策的英明。对区委、区政府以科教兴区,教育先兴为己任,认真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努力挖掘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攻克“两基”、“普实”,开启红塔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局面的实践和可喜成就感到格外亲切、欣慰,感慨万千。

1985年,全区普及小学教育实现第一个教育发展目标,让全区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六年小学教育。紧接着开始“两基”(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前期工作,1990年后进入紧锣密鼓的攻坚阶段。1994年,全区做到村村(村委会)、处处(村办事处)办起完全小学和学前班,山区村寨有学点,个个乡镇办初中,区办完中、职业高中及直属初中、小学、幼儿园。乡村中最好的房屋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全区完小达79所,学点146个,在校小学生30843人、入学率达99.8%,年巩固率98.7%;初中13所,在校生12759人,入学率达96.7%,年巩固率96.5%;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86.2%、90.6%,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分别达95.2%、100%;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配备率分别达89.5%、91.1%、94.7%、96.2%;教育投入年增长20%(含群众集资、社会捐资)。15周岁以上青壮年14217人,非文盲率达97.4%。年内国家教委认定,红塔区提前六年在全省首批(五华区、盘龙区、红塔区、畹町市)实现“两基”。让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条件接收9年义务教育,让97%以上青壮年脱盲,对于一个地处西南边陲,拥有34万人口的红塔区确实是一件开先河的里程碑式的历史大事。

实现“两基”后,开展艰苦扎实、卓有成效的“巩固提升、创新发展”工作,至2000年全区教育事业又迈上新的台阶。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结构更加合理。以“两基”高标准要求为目标,全区再次掀起加大教育投入的热潮。园丁小区、玉溪三中、五中、四小和李棋、洛河、高仓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一大批新上项目和中小学改扩建、“普实”(普及实验教学县)工程及内部设备设施圆满完成,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革山区办学模式、扩大寄宿制、收缩过于分散且教学质量差的村寨学点60多个,“两基”基础更加扎实,办学结构更加合理。

——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辍学基本得到控制。与1994年相比,14周岁小学完成率达98.7%,上升1.7%;17周岁初级中学完学率98.73%,上升31.93%;中、小学辍学率分别为0.02%、0.52%,下降0.33%和4.18%。非文盲率上升1.4%,达98.8%。

——攻克“普实”,中小学实验用房、设备设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率均达100%,比1994年分别上升17%、81%。1998年,经省市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红塔区再次在全省率先完成“普实”。

——实施“在抓巩固的同时,积极向高中、学前教育延伸发展”的思路,收到显著成效。1995年,启动新建三中工程。1997年,建成玉溪第一所高级中学,并成功实现高初中分离办学。普高升学率从1994年20.56%上升至34.83%。

——以每个乡镇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为举措,推动全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区建成示范性幼儿园:红塔区一、二、三幼,骨干幼儿园:李棋、洛河、高仓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总数达135所,在园幼儿13523人,入园率达74.67%,远高于全国43%、全省27.05%、全市50%的水平。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全区形成以国家级重点高级职中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技校为骨干、村农民文化技校为基础的职教体系。职高在校生2226人,职高生与普高生比例由1∶1.37上升为1∶0.58。乡镇成人技校11所,村农民文化技校人数118884人次。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成效显著。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8%,成人自考2000年达8400人次,规模、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区二级一等以上学校达45所,其中二职中为国家级重点职高,玉溪三中等14所为省一级学校。“九·五”期间6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受到区以上人民政府表彰,其中16位被授予师德标兵称号、120名被授予“两基”先进工作者称号,我先后被授予“云南省两基”先进工作者、“全国‘三优试点’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0个教育科研课题分别获省、市、区科技进步奖。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小学质量检测居全市前列。1995~2000年,中考升学率、高考升学率稳步提高,始终处于全市领先和全省较高水平。每年为当地现代化建设输送初中级人才2000多人,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800多人。

主要做法与体会

——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意识,依法治教意识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建立区、乡、村领导干部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的制度;定期召开规模大、层次高的区、乡教育“三干会”,理论结合实际地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精神及部署安排;区主要领导带队,多次组织区、乡和部门领导、校长到教育意识强、教育发展快的曲靖、陆良、宣威等地参观学习;建立领导包片区、科室包乡镇、学校包村的宣传教育责任制。全区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保障。区委、区政府建立“五项制度”(领导干部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联系学校、为学校办实事、评议考核教育制度)和“六优先”原则(在规划、计划、财政预算、基本建设、人才培训、干部配备等方面对教育优先),使党委对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落在实处。“九·五”期间,全区教育投入达2.98亿,比“八五”增1.69亿。

——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一是加强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二是深入调研,为科学管理掌握第一手材料。如在制定“两基”实施方案中,组织雄厚力量深入调研,对“两基”标准中的32项核心指标进行三次全面细致的调研、复查,使出台的方案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我区实际。为制定改革山区办学模式,我走遍全区办学点实地查看。对仅通山间小路的偏僻学点,徒步行走,用脚步丈量其实际距离,为制定方案获取较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三是科学论证制定教育规划、计划、工作思路和措施。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超前性的下步工作目标思路,即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全”(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向“两头’(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延伸,深化改革,促进普教、职教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夯实跨世纪人才奠定工程。

——深化改革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强大动力。改革办学体制,建立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改革山区办学模式,走相对集中办学的路子;改革招生办法,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小学、初中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推行目标教学;改进评价机制,建立教育目标双向责任考核制(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教育局考核学校)。通过改革,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是拓宽师资入口渠道。争取每年的师范生全部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引进本科以上及紧缺学科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区任教。二是抓好校长选拔任用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发现苗子、加担子培养、轮岗锻炼、严格考察考核,把最优秀的中青年教育骨干选拔到校长岗位。把敬业精神强的教学能手列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教学比武、示范课、师傅带徒弟和离职深造等使之进入骨干教师队伍。“九五”期间,与华东师范大学挂勾,每年选送10~15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被选培者95%以上成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不少同志担任校长。三是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教师。建立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制度;争取指标,为优秀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认真落实经济、福利待遇,努力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为解决教师住宅老大难问题,经多方努力,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下决心筹资4700多万元建盖园丁小区,于1996年让符合当时购房条件的所有山区、农村教师迁入新居。教师感动、社会赞誉、上级肯定。“园丁小区工程”被全国职工住房建设经验交流会选为现场参观点,迎来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分管教育副省长、教育厅长、财政厅长、建设厅长等200多位领导莅临参观指导。通过多种举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热情空前高涨。中、小、幼教师合格率分别达90.8%、92.37%、94.5%,教职工爱岗敬业,是振兴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关键因素。

【作者】 红塔区教委原主任、党委书记 柴连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