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我从老厂乡政府调县革委学校组工作。当时的军代表袁有庆任组长,组员有胡学昌、尹光荣和我三人。虽然叫学校组,实际上不干实事,我的工作主要在“清队、一打三反”办公室工作,对干部、群众中所谓“敌对分子”进行阶级斗争。1974年,邓小平复出并在全党、全国及各行各业进行整顿,教育战线出现了一丝曙光,中学、大学开始招生,被视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政策开始落实。当时新平县革委会按照上级的布置,开始重视教育工作,组织上把学校组扩充为文教局,调袁家有(“文革”前任玉溪文教科长)到文教局任局长,调童正明(平掌乡党委副书记)任副局长,我和尹光荣也回到文教局工作,新增了韩廷秀、高云葆到文教局专管全县体育工作,后来又相继调来了王永禧(后接替袁家有任局长)、杨永顺、易凤英等同志,开始抓教育战线落实政策、中小学招生、招考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等工作。
我在文教局负责办公室、招生、后勤等方面的工作,“文革”后期及拨乱反正期间,新平教育上增办中学,重视小学教育,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的情况,至今还记忆犹新。
一、“文革”后期及拨乱反正期间新平教育的基本状况
教育系统是“文革”的重灾区,绝大多数教师在“文革”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的甚至被批判、迫害致死。当中小学恢复招生、开始重视抓教育质量时,大多数教师都心有余悸,语文教学以“老三篇”及毛主席语录为主,数学教学应付了事,教育质量十分低下。
对于这种状况,县文教局领导十分着急,向县革委领导汇报后,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抽调杨永顺等3人组成教研室,成立新平县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师的思想及教学活动进行培训和辅导。二是走出去,向教育、教学搞得好的先进学校学习。1973年组织中小学校长40人,到昆明、曲靖、红河等地学校观摩学习;1978年县文教局又组织部分教师到昆明师院附小,听特级教师范玉英讲教学课;1980年组织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到昆明五华、靖国新村等小学学习教学经验;1983年县教研室召开中学教学研讨会,请昆明师院、玉溪师专教师到会辅导,参加研讨会的教师达300余人。同年教研室还召开了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研讨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我县小学教师抓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我国的知识分子总的来说,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段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段的一部分。”1983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由于中央、省、地(市)、县领导大力抓教育,教育战线呈现可喜的变化。
“文革”后,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短缺、学校布点不足或不合理。县革委提出:“小学读书不出村,初中读书不出乡镇,高中读书不出县。”县文教局经过研究,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新办了漠沙中学、老厂中学、新化中学、戛洒中学、平掌中学,将建兴中学改为新平民族中学,者竜马场中学改为马场农业中学,在腰街办了有高中班的新平第二中学。我调离文教局后,县上又新办了桂山中学。
新办中学,经费、师资人员要县上自己解决。县文教局只好从小学教师中抽调部分高水平的教师到中学任教,小学的教师缺额大部分用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代替,同时从下乡知青、社会知青中招收了170人分两批在腰街中学培训,然后分到各中小学任教。即使这样,仍然感到师资力量不足。经和玉溪师校协商同意,县文教局又委托新平一中代办师训班,先后培训了250余人到各小学任教。1987年至1989年,又先后有17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各中小学任教。据统计,1989年全县教职工发展到2706人,其中:中学教职工644人,小学教职工2062人(含586名民师和代课教师)。
二、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选拔人才,一大批教师被抽调充实到各级干部队伍。
“文革”中,新平县教师受到极大的冲击,被视为“臭老九”,政治经济待遇极为低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实事求是”和“有错必纠”的精神,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开始对教育系统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至1989年,改正错划“右派”51人,其中,收回安排工作28人,撤销原处分决定17人,按病故处理6人。复查落实“文革”前历史老案26件,其中,收回安排工作3人,作退休处理16人,作退职处理2人。复查落实“文革”中的案件10起,其中,收回安排工作8人,作退休处理2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得到逐步提高。历次党代会都有一定比例的教育界代表。1981年1月7日至11日,新平县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教育系统有党员代表13人参加会议,并有1人选为县委委员。1984年12月26日至29日,召开县第四次党代会,教育系统有党员代表12人参加会议,并有2人选为县委委员,1人选为候补委员。
历届县人代会均有一定比例的教育界代表。1981年1月15日至20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系统有8名教师为人民代表。1984年2月29日至3月4日,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系统有14名教师选为人民代表,其中,1人选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职)。1987年3月19日至23日,召开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系统有17名老师选为人民代表,其中,1人选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专职),1人选为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也有一定比例的教育界代表。1984年,召开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教育系统有20人当选为政协委员,其中,1人选为副主席(兼职)。二次会议又增选了11人为政协委员。1987年,召开县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教育系统有31人当选为政协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优秀教师被选拔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有3人,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的有17人,提高了各级党政班子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受到各级政府表彰。1978年至1990年,受国家教委表彰的3人,受国家体委表彰的2人,受国家级刊物表彰的3人;受省政府教育厅、省体委和团省委表彰的22人;受地区行署、教育局、体委表彰的教师213人。1984年8月,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指示,县文教局给连续从事教育工作25年以上的教师168人颁发了“园丁”纪念章;组织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到广州、四川参观考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也以教师的身份,选调到县委会工作,先后任县委办副主任、党史办主任等职。我亲眼目睹了教育系统的巨大变化,目睹了教育系统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十分欣慰。
【作者】 新平县委副处级退休干部,曾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熊绍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