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 正文

新平县人才引进工作回忆

http://www.yxzx.gov.cn 2017-08-31
作者:    来源:

新平县的人才引进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新阶段。在此期间,我在县委组织部任副部长,深知人才培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紧迫性。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上级部门的部署,认真做好引进人才工作,让他们在新平这块热土地上发挥聪明才智,为新平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新平县的人才引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机构,引进人才。1985年1月,成立县经济协作办公室,负责人才引进,机构设在县劳动人事局,人事管理由县劳动人事局办理。1987年1月,在县劳动人事局设人才交流股。1993年10月,县劳动人事局人才交流股更改为人才交流中心,其职能是:一是负责编制各用人单位上报的年度引进人才计划和中长期引进人才规划;二是负责上情下达,联系省、市人才中心业务事宜;三是办理引进人才的关系手续,安排工作岗位;四是对所引进人才进门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安定人心,解决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失误。从此人才引进工作进入人事工作的新轨道。

优惠政策,引进人才。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新平参加经济建设和智力开发,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尽快改变全县科技干部数量和质量上“青黄不接”的状况,中共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9月19日出台了《关于选拔培养、引进科技人员的几点意见》,明确规定“首先管好用好现有人才,作出规划,通过引进,送出培养等智力投资,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振兴新平经济。”“采取优惠政策,引进专业人才”。引进人才的措施是:一是聘请顾问、教师,传授先进技术。欢迎县外确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到新平工作,待遇从优。聘请技术顾问定期到新平讲课传授技术知识。二是实行校所挂钩,转化科研成果。由县科委、县科协牵线,让各企业及生产部门与高校、研究所引进科研成果,提高生产效力。三是实行智物交换,引进技术、发展生产。利用本县物品优势,合股经营,技术转让,以物换智等办法,引进技术,发挥效益。1992年10月7日,出台《关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对在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奖励的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凡自愿到我县工作的实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期满一年,工资浮动一级,满三年,工资固定一级,上浮一级,满五年后视其贡献和能力,优秀者再浮动一级工资。”1997年12月,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新平工作的规定》(,规定:报到之日起享受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本科生转正时高定一级工资并奖励3000元。

每年的大专院校人才引进见面洽谈会,县人才交流中心都要宣传这三份文件,让每位学生知道新平的人才引进政策,请他们相互宣传,欢迎他们到新平工作。

产业开发、引进人才。1986年8月,省政府决定以“鲁奎山铁矿业开发为试点,摸索一条投资省、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群众得到实惠,又能带动地方民族经济发展,调动两个积极性,地方办矿、国家搞冶炼的新路子。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新平县各族人民的信任和关怀,面临的困难不少,新平没有办过矿山,缺乏人才。当时担任总指挥的县委副书记方家平,多次带领鲁奎山铁矿矿长、大开门钢铁厂厂长到昆钢、攀钢学技术,并同其劳动人事部门协商引进开矿、冶炼技术人员。

从1987年开始到1998年底,新平先后7次引进采矿、冶炼技术人才59名,对有工程师、技术员职称的41名引进人才的家属子女给予农转非,共123人。所引进的人才中有工程师17人、技术人员38人。这些技术人员到新平矿山、钢铁厂工作后,积极为矿山开采建设,钢铁冶炼出主意想办法,为新平的经济建设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院校生源,引进人才。省市县人才市场未成立之前,新平县的人才引进主要是到大专院校中寻找。县劳动人事局人才交流股会同各用人单位领导到大专院校的人事部门、学生科咨询应届毕业生中愿到外籍工作的生源情况,同这些学生见面座谈,介绍新平县情,欢迎到新平工作,承诺给他们同新平籍学生同等待遇,报酬略优,大胆放心到新平工作。从1984年至1993年,10年里共引进大专院校毕业生56人,学历构成本科37人,专科19人。这些人员大部分进入教育、卫生、企业单位工作,上岗后热情工作,把从业地方当成第二故乡,安心本职工作,同本地同事和睦相处,工作成绩逐年凸显。

院校代培,引进人才。鉴于新平县教育事业缺乏教师,人才引进难度大,县委、县政府决定委托大专院校代培,在每年招生时定向为新平县招收外籍和本地籍学生,同他们签订毕业后到新平工作的协议,按照县委、县政府三个文件政策规定给予优厚待遇。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同云南师范大学签订了三年代培协议,每年招收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历史专业学生20名。1992年有12名代培生到新平县乡镇中学、民族中学、新平一中任教,至1995年共有51名代培生到新平工作,缓解了新平县教师队伍紧缺和学科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人才市场,引进人才。1993年9月,省、市、县成立了人才市场,大专院校将所有毕业生都推向人才市场,不再实行统分,这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自主择业、发挥聪明才智、报效祖国的极好机会,也为人事部门人才引进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省、市每次的人才交流见面推介洽谈会,县劳动人事局和用人单位领导都到会参加,为学子们介绍新平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文地理概况,引导学生到新平工作。22年来先后引进大中专毕业生439人,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生338名,专科生100名,分到教育、卫生、农业、水利、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国营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等部门工作。

多年来,人事部门经跟踪调查了解,所引进的人才中绝大部分能够服从领导工作安排,遵纪守法,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善于学习,团结同志。因学历高,进入工作角色快,适应能力强,进步快,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走上了乡科级领导岗位。

【作者】杨高荣 原新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已退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