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 正文

丹凤小学的前世今生

http://www.yxzx.gov.cn 2016-11-10
作者:    来源:

丹凤小学即现今的江川县大街中学,前身是黑龙潭高初两级小学校,校址在黑龙潭大成殿内(现在的江川一中),是靠黑龙潭水种田的十一个村庄联合公办的。高小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是原华宁县第二区村办小学的师资人才。

民国十年(1921)前,由于惯匪绑架学生,弄得学生及学生家长人心惶惶,难能就学。宁海团保局团首宣景明,遂将学校全部迁至下营宝凤寺(今县医院老生活区)继续开学,由三街李嘉酞先生任校长。后因校址不适合,学生往返费时,又迁往大街药王阁(今农技站)。两级小学迁来后,合并大街小学办理。阁内大殿前格子门装有一联:“讲究读书一字不容含混过,堂皇立学三年差足告成功”。继因就读学生日渐增多,学校教室拥挤,在团首的关怀下,在药王阁北侧筹建新校舍,初计划建成前后三大层及四厢房,六小天井附房。蓝图比较宏伟,无奈刚竖起前层及两耳房,立上屋架,宣景明巡视建盖情况,在巡视中被上营李云山(团保局团兵)暗藏在新建房外豆棵内开枪击毙。营建无法继续,只将前层及耳房十间,两边小天井附房修好即中断建筑。新校舍建成后,两级小学始迁于此,大殿为高小班,北边厢房楼上为初小班,厢房楼下十间为教师、学生宿舍,两角小天井房为师生炊饮用房。当时校长改由大街凌国相先生接任,高小教师先后由周官靳云鹤,渔村王开学,三街赵席先、张家惠等更替担任。初小教师由大龙潭刘君仁,大街许文治、凌国贤、刘树藩,小大庄王开文先后担任。民国二十一年因学校校址更动,再用黑龙潭名之,似不合适,遂改名丹凤小学(丹凤来源,系龙潭后山名福德山,又名丹凤山,学校本身乃黑龙潭移来,遂以丹凤山更名为丹凤小学)。更名丹凤小学后,校长即由昆明毕业来的下海浒庄罗盛南担任。教师即由铸民中学师范班毕业的王开疆、靳文彬、周国梁,昆明的陈祖德等先后担任。学校阵容焕然一新,地方亦稍平静,学生由原来的几十人,增至百多人(高小学生)。小学部分因学生增多,分由三村(大街、上营、下营)各办一校。过去学生只有男生,并无女生就学。更名丹凤后,高级、初级就有部分女生参读,开了男女生并班的先声。丹凤小学校长罗盛南任职二年后,由其弟罗镇南继任约三年。在这时还出现女教师唐映汝(江川唐淮源女儿),学校愈见兴旺。尔后继任校长为金绍禹、李康安、金来发。在李康安校长任期,大街上下营三村小学合并丹凤,教师也增多。有刘文蔚、刘伯纯、刘学明、王贵荣、李成斯、黄汝秀、王开德、杨士喜、赵恩龄、廖永祥等。金来发兼任校长时,还增周有富为教导主任,儿媳邓老师、周老师,直至解放。1949—1950年,因江川县移来大街,丹凤小学校址移交县人民政府办公用房。丹凤小学迁往大庄,成立江川县第四区第一中心小学校。1960年搬迁大街,改为大街小学,驻粮油加工厂隔壁。后改为大街学校,直至现在(1989年)改为江川县大街小学及江川县大街镇中学合并一起办理。1988年在校学生增至1800多人,教师60多名。

【作者】刘永富:早年就读于江华私立铸民中学师范班,毕业后留任附小教员。1938年参加国民党六十军一八二师五四四团,历任司书、军需和粮秣处长,1948年于长春起义,1951年后在江川饮食服务公司工作,1985年退休。生前为政协江川县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已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