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 正文

玉溪师范学院人才建设历程

http://www.yxzx.gov.cn 2016-11-01
作者: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创建于1978年,先后经历了玉溪师专班、玉溪师范专科学校、玉溪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几个发展阶段。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玉溪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主体,合并玉溪成人教育中心、玉溪师范学校,成立玉溪师范学院(以下简称玉溪师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回顾玉溪师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艰难起步阶段、充实巩固阶段、改革壮大阶段和跨越发展阶段。

一、艰难起步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为发展玉溪教育事业,解决中学教师紧缺状况,经省革委批准,地革委决定在玉溪师范学校增办师范专科班,以玉溪师范学校和玉溪地区中学教师培训班的教师为主体,从各县(校)抽调部分优秀教师组建玉溪师范专科班师资队伍。地委确定黄源昌同志亲自抓,学校也确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由于地委重视和各方面协作,迅速组建了一支质量较高的教师队伍,并逐年扩大。到了1983年11月,全校教学人员共105人,比建校初期净增80人。

在注重增加数量的同时,着重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学校几位负责人长期深入到教师中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党章学习组”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颇具实效的政治学习的好课堂。采取多种有益做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譬如:建立了青年教师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开展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工作;邀请省内外专家名师到校指导讲学或辅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在学校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仍让80%左右的教师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学术活动等等。

通过五年不断地努力,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都有所提高。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显现了出来。一支符合师专班教育教学中短期发展工作要求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为下一步玉溪师范专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二、充实巩固阶段(1984—1992年)

198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在玉溪师范学校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玉溪师范专科学校,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学制由原来的2年改为3年,发展规模900人,面向全省招生。1988年初至1991年初,学校按照省教委要求,以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件》为标准,开展充实整顿工作。在此期间,学校将教师的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关于青年教师、职工外出脱产进修的规定》、《关于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课或做学术报告的规定》和《玉溪师专校、系干部听课制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职称改革,1986年成立学校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组建教师系列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和学校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各系、室、馆、部、处设立评议推荐小组,精心组织安排,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至1992年底,全校有专任教师164人,其中副教授18人(专任16人,兼任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0.12%。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壮大阶段(1993—2000年)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规模和效益有了较大发展和提高。但新形势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一是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青年教师比例过大,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1%;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二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老化,90%以上的高职人员在2000年前后都将离开教学岗位。三是学历偏低,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偏少。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17.3%、71.3%、11.3%;从专业技术职称看,教授1.6%,副高职11.4%,讲师50%,助教37.8%。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采取的人才战略是:动员全校一切力量,调整人才结构,开展继续教育,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是制定《1993年至200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到2000年培养学科带头人20名,骨干教师50名,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60名,教授5名,副教授50名。将目标分解到各系、部,并制订出各系、部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逐步加大师培经费投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了20余种教师管理、考核、教学科研奖励和教师进修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建立了基本信息库、基本信息二库、专业人员库、国内进修库、出国人员库、科研成果奖励库、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库等7个数据库。三是突出重点,抓好培训。1993年,制定《玉溪师专关于选拔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培养对象)的意见)》,采取出国进修、国内访学者等多种校外进修、校内培养方式,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四是科研带动,提升质量。1992年成立了“玉溪师专学术委员会”,健全完善了《玉溪师专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科研管理,出台了《玉溪师专科学研究工作奖励条例》和《玉溪师专教学成果奖励评奖办法》,鼓励教师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政策的实施,一支数量适当、质量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能满足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基本建成。

四、跨越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2000年学校升本以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作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紧紧抓住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岗位聘任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二是“外引内培”,逐步增加我校“双证型”教师和“双师型”人才的数量;三是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四是发挥高校人才队伍智力优势,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至2015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792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60人,副高级职称的18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硕士学位 382人;专任教师中,35周岁及以下20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65%,36至45周岁教师256人占40.37%,46至55周岁教师145人占22.87 %。

学校现有“云岭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和科研带头人1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4名, 玉溪市委联系专家4名。省级高校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一批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及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的教学名师和教学、科研团队正在显现,人才队伍的内涵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玉溪师范学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